close
很多用ZS3拍攝的超棒影片該怎麼保存呢?
由於用HD攝影檔案非常大,硬碟有點吃不消囉
以下公開我的影片省空間方法
第一步:合併檔案
製作一個批次檔叫CopyHD.bat
內容就這樣寫吧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copy /b 1.mts+2.mts+3.mts+4.mts+5.mts+6.mts GO_Muxer.mts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這是一次合併六個檔的寫法,不要斷行
當然你可以一直+下去,就算檔案沒有6個,這批次檔也不用修改
後面的它會自己忽略
這是在DOS下跑HD合併的小方法
當然檔名要自己改一下1234....主要是注意順序
可以利用Ken Rename 等等的檔案命名工具來"省心"處理
##重點提示##
利用另外一顆硬碟做儲存目的地,會更省時間喔!
因為一顆讀,一顆寫,才能發揮多硬碟的優勢喔。
就寫成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copy /b 1.mts+2.mts+3.mts+4.mts+5.mts+6.mts X:\GO_Muxer.mts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X:\就是另外一顆硬碟
第二步:影片過水
合併後的.MTS若是直接送給轉檔軟體,有一部分的軟體會出現時間軸錯誤
影片轉不完不說,播放速度整個超快的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l.yimg.com/e/serv/blog/smiley/msn/whatchutalkingabout_smile.gif)
所以要過一下水修正這個錯誤
這裡使用TSMuxR GUI這個小工具
很簡單把影片拖進去點start muxing 就行了
這裡我們來生成一個 .ts 的影片檔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kevinsvx/1383273321-2643132908.png)
第三步:影片轉檔
這裡我用了好多套軟體來比較畫質
我的要求是要最快,畫質不要差異太大,檔案體積小這三項
三者條件做出曲線之後求最大邊際效應...(我在幹嘛
)
最後找出MediaCoder利用CUDA技術的轉檔設定最"省心"
想用CUDA請記得確定自己的顯卡是不是NVDIA GT8600以上
我原本用GTS 250 128核來跑就覺得很棒很快
後來人心不足蛇吞象,搞了一張GTX 275 240核的來跑CUDA
結果當然是更快,但是CPU好像吃不完顯卡效能囉
大約只能吃到70%以下
因為CPU跟不上顯卡變成顯卡要等CPU發命令囉
i7 860可以把GTS 250吃完99%沒問題的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kevinsvx/1383273324-2213258174.jpg)
MediaCoder請這樣設定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kevinsvx/1383273332-4199451782.png)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kevinsvx/1383273333-1156563293.png)
簡單說就是用H.264 加CUDA
轉VBR 50%
朋友問為什麼不用CBR 2PASS呢?
因為影片流量真的不好抓,設低了像是1000kbps以下
畫質超爛
設高了又容量好大,我測過大概1280*720的HD Video要轉好看
CBR要設在大約4000kbps
感覺很不"省心"
後來用了VBR 50%就不用想這麼多了
聽說以後CUDA會推出VBR 2PASS
到時候又會有更好品質囉
玩電腦,別被電腦玩,這就是"省心"精神ㄚ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l.yimg.com/e/serv/blog/smiley/msn/thumbs_up.gif)
小提示:mc的vbr50設定似乎只能設50%,我設90%跟30%轉出來的檔案一模一樣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wretch.cc/photos/icon/blog/smiley/msn/whatchutalkingabout_smile.gif)
實例測試
單檔4910MB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kevinsvx/1383273334-3731764096.jpg)
轉完2106MB
還有請看看這驚人的速度,直逼3X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wretch.cc/photos/icon/blog/smiley/msn/y14.gif)
這是i7 860 + GTX 275皆沒有超頻的環境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kevinsvx/1383273334-3258631617.jpg)
來看看畫質比較
這支影片是對著LCD拍的
所以看一下字的邊緣就知道畫質好壞
左邊原檔TS,右邊VBR50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kevinsvx/1383273335-1818882512.jpg)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kevinsvx/1383273336-2088485508.jpg)
我已經覺得難以分辨了
補上
毛髮測試
這是另一個檔了
截一小部分來比較
左邊原檔,右邊VBR50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kevinsvx/1383273336-1680895209.jpg)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kevinsvx/1383273337-4052588694.jpg)
這是某位美女的耳朵.....ㄎㄎ
畫質上還是很接近,但是容量差了一半強
由於用HD攝影檔案非常大,硬碟有點吃不消囉
以下公開我的影片省空間方法
第一步:合併檔案
製作一個批次檔叫CopyHD.bat
內容就這樣寫吧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copy /b 1.mts+2.mts+3.mts+4.mts+5.mts+6.mts GO_Muxer.mts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這是一次合併六個檔的寫法,不要斷行
當然你可以一直+下去,就算檔案沒有6個,這批次檔也不用修改
後面的它會自己忽略
這是在DOS下跑HD合併的小方法
當然檔名要自己改一下1234....主要是注意順序
可以利用Ken Rename 等等的檔案命名工具來"省心"處理
##重點提示##
利用另外一顆硬碟做儲存目的地,會更省時間喔!
因為一顆讀,一顆寫,才能發揮多硬碟的優勢喔。
就寫成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copy /b 1.mts+2.mts+3.mts+4.mts+5.mts+6.mts X:\GO_Muxer.mts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X:\就是另外一顆硬碟
第二步:影片過水
合併後的.MTS若是直接送給轉檔軟體,有一部分的軟體會出現時間軸錯誤
影片轉不完不說,播放速度整個超快的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l.yimg.com/e/serv/blog/smiley/msn/whatchutalkingabout_smile.gif)
所以要過一下水修正這個錯誤
這裡使用TSMuxR GUI這個小工具
很簡單把影片拖進去點start muxing 就行了
這裡我們來生成一個 .ts 的影片檔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kevinsvx/1383273321-2643132908.png)
第三步:影片轉檔
這裡我用了好多套軟體來比較畫質
我的要求是要最快,畫質不要差異太大,檔案體積小這三項
三者條件做出曲線之後求最大邊際效應...(我在幹嘛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l.yimg.com/e/serv/blog/smiley/msn/y12.gif)
最後找出MediaCoder利用CUDA技術的轉檔設定最"省心"
想用CUDA請記得確定自己的顯卡是不是NVDIA GT8600以上
我原本用GTS 250 128核來跑就覺得很棒很快
後來人心不足蛇吞象,搞了一張GTX 275 240核的來跑CUDA
結果當然是更快,但是CPU好像吃不完顯卡效能囉
大約只能吃到70%以下
因為CPU跟不上顯卡變成顯卡要等CPU發命令囉
i7 860可以把GTS 250吃完99%沒問題的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kevinsvx/1383273324-2213258174.jpg)
MediaCoder請這樣設定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kevinsvx/1383273332-4199451782.png)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kevinsvx/1383273333-1156563293.png)
簡單說就是用H.264 加CUDA
轉VBR 50%
朋友問為什麼不用CBR 2PASS呢?
因為影片流量真的不好抓,設低了像是1000kbps以下
畫質超爛
設高了又容量好大,我測過大概1280*720的HD Video要轉好看
CBR要設在大約4000kbps
感覺很不"省心"
後來用了VBR 50%就不用想這麼多了
聽說以後CUDA會推出VBR 2PASS
到時候又會有更好品質囉
玩電腦,別被電腦玩,這就是"省心"精神ㄚ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l.yimg.com/e/serv/blog/smiley/msn/thumbs_up.gif)
小提示:mc的vbr50設定似乎只能設50%,我設90%跟30%轉出來的檔案一模一樣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wretch.cc/photos/icon/blog/smiley/msn/whatchutalkingabout_smile.gif)
實例測試
單檔4910MB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kevinsvx/1383273334-3731764096.jpg)
轉完2106MB
還有請看看這驚人的速度,直逼3X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wretch.cc/photos/icon/blog/smiley/msn/y14.gif)
這是i7 860 + GTX 275皆沒有超頻的環境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kevinsvx/1383273334-3258631617.jpg)
來看看畫質比較
這支影片是對著LCD拍的
所以看一下字的邊緣就知道畫質好壞
左邊原檔TS,右邊VBR50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kevinsvx/1383273335-1818882512.jpg)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kevinsvx/1383273336-2088485508.jpg)
我已經覺得難以分辨了
補上
毛髮測試
這是另一個檔了
截一小部分來比較
左邊原檔,右邊VBR50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kevinsvx/1383273336-1680895209.jpg)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kevinsvx/1383273337-4052588694.jpg)
這是某位美女的耳朵.....ㄎㄎ
畫質上還是很接近,但是容量差了一半強
全站熱搜